您现在的位置: 牡蛎 > 牡蛎归经 > 正文 > 正文

探营海内第一桥展示馆浓缩洛阳桥千年故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3/18 14:05:29

位于桥中亭的“海内第一桥”展示馆

清道光年间沈濡瀚所书“海内第一桥”石匾及桥下出水的扶栏。

历代关于洛阳桥保护维修的记载

多媒体设备展示并解读洛阳桥及蔡襄祠、昭惠庙中的石刻、碑刻。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闽省盐场全图》中所绘洛阳桥与盘光桥“双虹夹镜”景观。

“海内第一桥”展示馆

地点:洛江区万安街道洛阳桥中亭

开放时间:9:00-17:00

核心提示

她是曾经的“海内第一桥”,是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她再添荣耀——成为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22个遗产点之一。

作为我国首座梁式跨海石桥,洛阳桥的兴建堪称宋元时期的世界级工程,其官民协力的建造模式、无与伦比的建筑体量、开创时代的建造技艺、精彩绝伦的书法碑刻、神秘丰富的宗教元素,见证了宋元时期泉州极为发达的商贸经济与高度繁荣的文化。

洛阳桥很长,她的故事更长。如果你想听,不妨先参观桥中亭的“海内第一桥”展示馆,对桥的前世今生有总体的了解,然后带着这些认识走上桥,从南到北,一石一墩细细走、慢慢品。

在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艺娟的带领下,本期“打卡世遗展示馆”探营位于洛阳桥上的“海内第一桥”展示馆,这里写满了桥上看不到的信息,通过这座馆聆听这座千年古桥的故事。

□记者黄宝阳文/图

展陈形式多样直观生动展示

“海内第一桥”展示馆位于洛阳桥中亭,是一座古朴的闽南传统红砖建筑,与古桥一起看潮起潮落、人来人往。展馆不大,却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展陈方式多样,为市民游客打开一扇认识洛阳桥更加形象、系统、直观的窗口。

展示馆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海陆连通里程碑”介绍洛阳桥在所处历史时代的功能和作用;第二部分“梁式跨海第一桥”,展示了洛阳桥在全国首创的“筏型基础”“养蛎固基”“浮运架梁”三大建桥技术;第三部分“遗产保护与传承”,介绍了历代至今官方民间对洛阳桥的修缮保护及传承。

为突破展厅空间的限制,除了凝练出信息量十足的文字展板,展示馆还展出了大量桥上及其附属文物蔡襄祠、昭惠庙中石刻、碑刻的拓片,多幅明清时期标注有洛阳桥的古地图及清代以来洛阳桥的古壁画、老照片,还有《宋史》《泉州府志》《惠安县志》等诸多志书的复印件,从多个维度娓娓道来,让人穿越千载时光回望洛阳桥的前世今生。“清初‘洛阳潮声’木刻拓本,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的《闽海盐场全图》中的洛阳桥与盘光桥‘双虹夹镜’景观,清末‘洛阳胜景’壁画等,许多人可能都是第一次见。”吴艺娟介绍说。

为了让参访者更直观地理解洛阳桥的建造技术,展示馆在广泛运用立面图、剖面图等形式进行介绍的同时,还借助多媒体技术,用科普视频、动画等方式解析“筏型基础”“养蛎固基”“浮运架梁”,大大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此外,展示馆内还有清道光年间沈汝瀚所书“海内第一桥”匾额及狻猊扶栏、望柱等部分出水文物。洛阳桥附属文物很多,现存6座宋代石塔、4尊宋石将军及十几方历代碑刻,仅展示馆的四周就分布着多方自宋以来各个时代重要的碑刻、摩崖石刻等。桥南蔡襄祠内有蔡襄亲撰的《万安桥记》碑刻,被誉为书法、碑文、雕刻“三绝”;“未有洛阳桥,先有昭惠庙”,桥北的昭惠庙比洛阳桥的历史还要久远,供奉泉州第一代海神通远王,这两个点推荐大家深入了解。

海陆连通里程碑掀起宋代“造桥热”

许多人初次走过洛阳桥,看着这座古朴的石板桥,或许心中不免疑惑,为什么她在中国古代桥梁建设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洛阳桥的修建,对宋元泉州、福建,有着怎样的影响?对世界海洋商贸活动,有着怎样的贡献?展示馆的第一部分“海陆连通里程碑”,由点到面,从宏达的时间和空间中,为参访者回答了这些问题。

福建多山,古时泉州北上福州,在西北为大山阻隔,须翻山越岭路途坎坷,费时耗力极其不便;沿海则被洛阳江所切割,水流湍急。洛阳桥兴建之前,商旅货物概以舟楫过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滚滚”,乘船渡江渡海十分危险。随着泉州海外贸易的兴盛,对水陆转运系统的功能提出新需求,原有的山地、舟渡的交通方式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年),嘉祐四年(年)完工。

洛阳桥的建成,改变了泉州以往北上原有的山地、舟渡的交通方式,使洛阳江“天堑变通途”,泉州港口得以更快捷地与福州乃至江浙、中原联结在一起,成为舶来货品北运和实现海陆联运的重要通道,极大地拓展了泉州港口的腹地空间,在宋元泉州运输网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洛阳桥不仅是我国首座梁式跨海石桥,更重要的是她首创的梁式石桥建造成功经验,在宋代泉州掀起了史无前例的“造桥热”,开启了宋元泉州3个世纪的造桥运动,史称“郡境之桥,以十百丈者不可胜纪”。通过展示馆的“宋元桥梁建成年代与分布图”可得知,著名的安平桥、石笋桥、苏埭桥、顺济桥、盘光桥等数十座桥相继建成。

洛阳桥的建成和示范,推动了国家口岸水陆转运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随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的相继建成,连接起码头、海港、城区与腹地的联系,由石湖码头、江口码头等处上岸的货品在泉州古城内集散,由仁风门出,沿清源山麓,在此过洛阳江,向北运送至福州、江浙等地。泉州跨区域陆上大通道顺利形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港口便捷地与广阔内陆腹地和海洋世界相连通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有效地促进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

洛阳桥是宋代泉州官方主导、全民合力建造大型交通设施的典范,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商贸活动的推动和贡献,这一官民协力的合力方式为此后的造桥运动所传承。展示馆中图版《惠安县志》《万安桥记》等,记载了泉州民众因海外贸易繁荣而迸发的捐资造桥的热情。

洛阳桥自建成后的多年内,一直是泉州北上福州乃至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至今,古老的洛阳桥,每天还在为南来北往的市民默默工作着。

首创多项造桥技艺为跨海梁式第一桥

洛阳桥是中国首座跨海简支梁式石桥,以其精湛的营建技艺、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超群的艺术价值,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与赵州桥、广济桥、卢沟桥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古桥”。洛阳桥堪称神奇的造桥技术,普通人如何更好理解?展示馆第二部分“梁式跨海第一桥”,为大家深入浅出地上了一堂古代桥梁建造科普课。

由于当时洛阳江潮狂水急,洛阳桥初建时创造性地运用了“筏型基础”“浮运架梁”“船型桥墩”“养蛎固基”等方法,代表了中国当时最先进的造桥技艺。以此积累了大型石桥建筑经验,为后期建成的大型桥梁提供技术指导和创新来源。

洛阳桥通体由巨大坚硬花岗岩石砌筑,史载初建桥长三千六百尺(约米),宽一丈五尺(约4.5米),现存桥长约米,共有桥墩45座。洛阳桥建成时,欧洲尚无跨海石桥,甚至整个中世纪(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欧洲都没有出现过跨海石桥。

洛阳桥所处位置潮狂水急又遍布滩涂淤泥,建桥时无坚实基岩依托。此时,聪明的工匠们创造性地想出“筏型基础”的做法——建桥时先在江底抛置大量石块,形成矮堤,然后用条石丁顺交错叠砌形成船型桥墩,可有效减轻水力的冲击。如果这样的描述您还不清楚,展示馆中关于这部分介绍,配有多媒体视频,是培元中学的中学生模拟洛阳桥建造的视频,相信看完会有助于理解这一技术。

洛阳桥的条石最长可达11米,最宽0.98米,最厚0.8米,最重可达10余吨。这么大的条石是如何运送和建造的呢?这里就需要提到洛阳桥建造的关键技术之一——“浮运架梁”。利用水涨船高的原理,在退潮时,用木浮排将石材运送至两个桥墩之间的恰当位置;涨潮时,水面将浮排和石材整体托起,调整安放至桥墩;再待退潮时将浮排移走,完成桥面大条石的安放。同样的,展示馆中有“浮运架梁”连环画展示,更加直观、一目了然。

而“养蛎固基”,则被誉为生物学与建筑学结合的典范。建桥者利用浅海区域牡蛎附着于石块繁殖生长的习性,在桥墩砌石间培育牡蛎,把基石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整体以加固桥体。展示馆中展示了退潮时桥墩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桥墩上密密麻麻附着的海蛎壳。由于海蛎有维持桥体整体和稳固的作用,包括主持建造者蔡襄等在内的历代官方均明确禁止在洛阳桥范围内摘取海蛎。

历代官民珍爱如初千年保护传承不辍

“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千百年来,洛阳桥早已成为泉州人的精神坐标之一,历代泉州从官方到民间,始终珍之重之,持之以恒地进行修缮保护,在各方的倾力守护下得以保存至今。展示馆最后一部分“遗产保护与传承”,展示了泉州历代官民对洛阳桥的保护和传承。

洛阳桥建成后的多年间,历代都有维修、保护,如明代晋江巨商李俊育和僧人正淳的增高大修,明代泉州知府姜志礼的震后重修,以及20世纪90年代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修缮。洛阳桥的修缮保护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热忱参与,无论是倡议建桥的士绅、僧人,还是慷慨捐资千两黄金的晋江、惠安乡贤,抑或是禁取蛎房、禁建灰窑的地方主政者,历代泉州人民多自觉地投入到对洛阳桥的守护中。

展示馆中展出的多幅碑刻拓片,记载了宋、明、清、民国时期几次重要的保护、修缮事件,是古桥真实性的重要佐证。明·萧吉元《自然公修洛阳桥记》中记载,由于海沙长年堆积覆盖桥址,明代富商李俊育斥巨资,于宣德三年至六年(—年)对洛阳桥进行大修,增高三尺(约1米);明万历三十五年(年)秋,泉州地震导致洛阳桥圮,大桥石梁板折断。泉州知府姜志礼主持洛阳桥修缮事宜;清代嘉谟《重修洛阳桥碑记》记载,乾隆年间洛阳桥的修缮从晋江、惠安两地募得一千八百余两黄金;年,晋江县知事张为在蔡襄祠前立禁止设灰窑的告示碑,以保护古祠名桥远离烟熏之害,“本县来守斯土,凡乡贤名宦各祠,及诸名胜遗迹,责应保存”。

洛阳桥在见证泉州宋元海外贸易繁荣的同时,也体现出宋元泉州发达繁荣的多元文化。分布在蔡襄祠、洛阳桥中亭以及桥北的历代石碑石刻及纪念建桥名臣蔡襄的蔡忠惠公祠、桥北奉祀海神通远王的昭惠庙,都诠释着洛阳桥丰富的人文艺术价值。洛阳桥现存佛教石塔以及文字,展现了洛阳桥独具特色的宗教、艺术等文化内涵。这些珍贵的碑刻、摩崖石刻及佛像上的图片、文字拓片,已被整理录入,在展示馆一台多媒体显示屏上可查询。

洛阳桥的历史是一部泉州海上贸易发展、经济繁荣的历史,反映了宋元时期泉州城繁荣时期兴盛的海洋贸易活动和发达的交通建筑技术。这段灿烂辉煌的历史,可以说道的东西还很多,展示馆只是一个窗口,期待更多热爱洛阳桥的市民游客朋友们透过它,更加了解洛阳桥、喜爱洛阳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lif.com/mlgj/11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牡蛎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