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牡蛎 > 牡蛎禁忌 > 正文 > 正文

美国每年回收68万斤生蚝壳倒海里,有什么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3/6 13:05:49

生蚝也叫牡蛎、蚵、海蛎子等,是一种双壳纲软体动物,属于牡蛎总科,在全世界濒海各国都有分布,目前已发现的种类有多种。

牡蛎是一种很常见的经济型养殖贝类,人类早就知道它能吃了。我国古代就有吃牡蛎、养牡蛎的记载,比如汉朝的“插竹养蛎”,还有李白写过“天上地下,牡蛎独尊”。

东西方都对牡蛎赞誉有加,但由于海域不同,牡蛎种类有别,且水温、含盐量等也存在差异,所以东西方吃生蚝的习惯也不一样。欧洲人通常追求原味,喜欢“开壳即食”,享受生牡蛎爽脆的口感和细腻的咸腥味;中国人则更倾向于烹饪后食用,比如烧烤、煎炸、做饼、爆炒等。

牡蛎不仅味道鲜美,还营养丰富,它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0%,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此外,牡蛎还有“养血、补血、滋阴”等功效,《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牡蛎可治疗虚弱、解丹毒等。

就因为牡蛎好吃,国内外的好多餐馆都有它。但近百年来,因为人类过度捕捞,再加上水污染,生蚝的数量大幅减少。中国还行,多年前就有养生蚝的技术了,现在技术更厉害了。年的时候,我国人工养殖的牡蛎产量就占了世界养殖总产量的80%,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但美国的生蚝情况就不太乐观了,据一些生物学家估计,以前纽约港有数十亿只牡蛎,占世界牡蛎的一半。可到了年,纽约港的牡蛎已经没剩多少了,剩下的牡蛎养殖场也都关了,纽约“牡蛎之都”的时代结束了。为了让牡蛎种群恢复,当地人开始收集牡蛎壳。

牡蛎是滤食性动物,它们的壳能当天然滤水器,对生态很重要。牡蛎礁可以净化水体、提供栖息地、保护海港城市免受海浪侵袭。人们把从各地餐厅收来的牡蛎壳放在空旷处,自然晾晒一年,再装入封闭结构倒入海里。

投放牡蛎壳时也会投放一些牡蛎苗,因为牡蛎需要坚硬的表面才能着陆,并且不会来回移动,所以投放的牡蛎苗会依附在老一辈的身上长大。

牡蛎壳不断堆叠,逐渐形成牡蛎礁。牡蛎礁不仅是小鱼、小虾等小动物的栖息地,还能在海浪来袭时减弱大量海浪波,防止风暴潮袭击。这对常年遭受海上风暴侵袭的纽约来说意义重大。

年,有个关于“十亿只牡蛎拯救纽约港”的消息传得很火,这是美国一个非营利组织发起的牡蛎恢复项目,他们打算在年之前,把十亿只牡蛎送回纽约港。到年11月的时候,已经回收了大约万磅(68万公斤)的牡蛎壳,也已经有超过万只牡蛎回到了纽约港。

此外,牡蛎还能改善水质。据了解,牡蛎具备很强的氮污染物过滤能力,一只牡蛎每天能净化约升海水,这对当地生态环境非常重要。

实际上,我国对牡蛎壳的应用并不比国外少。一方面,牡蛎壳可以入药,现代药理分析表明,它富含大量碳酸钙,能抑制胃酸过多,还可治疗小儿缺钙引发的佝偻病等。另一方面,牡蛎壳在临床应用也很广泛,能平肝潜阳,对肝阳上亢的病症(如老年性高血压等)所导致的眩晕、烦躁、头痛、目眩等症状非常有效。

二来可以做肥料,在咱中国山东,有专门加工牡蛎壳的工厂,每年能回收10万斤以上的牡蛎壳,增加的产值能达到万元左右。这些平时被人们视为“垃圾”的牡蛎壳,在工厂里能“变废为宝”。牡蛎壳经过车间里的几道工序,被加工成细腻的牡蛎粉,再由工人进行配比和填料,最终形成一种调理土壤的肥料,在市场上能卖到-元一吨。

第三个是“蚝”屋,在广州的小洲村,现在还保留着用生蚝壳建的屋子,这里以前有一百多间“蚝壳屋”,但大部分都被拆掉了,现在只剩下4间。据了解,这些屋子已经有年的历史了,是当地祖辈从海岸沙堤中挖出来的蚝壳建造的,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仍然很坚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lif.com/mljj/12524.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牡蛎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