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牡蛎 > 牡蛎钙片 > 正文 > 正文

最常见的10种淡水鱼,钓过8种以上的算钓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1/25 18:12:01
白癜风专病专治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408/4818951.html

欢迎回到渔乐生活家~

TOP1:草鱼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英文名:Grasscarp。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草鱼,鲤科。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长大1m余。体青黄色。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齿梳状。栖息水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3-4龄成熟,在江河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生长快,最大个体达30kg左右。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肉味美,鱼胆有毒。

形态特征

英文名:Grasscarp。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的唯一种,又称白鲩,草根鱼,厚鱼。体略呈圆筒形,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呈弧形,无须;上颌略长于下颌;体呈浅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腹鳍略带灰黄,其他各鳍浅灰色其体较长,腹部无棱。头部平扁,尾部侧扁。下咽齿二行,侧扁,呈梳状,齿侧具横沟纹。背鳍和臀鳍均无硬刺,背鳍和腹鳍相对。吻非常短,长度少于或者等于眼直径。眼眶后的长度超过一半的头长。

营养分析

1.草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

2.草鱼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经常食用有抗衰老、养颜的功效,而且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对于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草鱼肉嫩而不腻,可以开胃、滋补。

食物相克

草鱼+驴肉: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草鱼+西红柿:会导致铜元素析放

TOP2:青鱼

青鱼是一种颜色青的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青鱼亦称黑鲩、螺蛳青。硬骨鱼纲,鲤科。体亚圆筒形,体长达1m余。青黑色,鳍灰黑色。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头齿臼齿状。栖息中下层,主食螺蛳、蚌、虾和水生昆虫。4-5龄性成熟,在河流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个体大,生长迅速,最大个体达70kg。肉味美。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主产于长江以南平原地区。鱼胆有毒。

形态特征

体长,略呈圆筒形,腹部平圆,无腹棱。尾部稍侧扁。吻钝,但较草鱼尖突。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前缘下方。眼间隔约为眼径的3.5倍。鳃耙15~21个,短小,乳突状。咽齿一行,4⑸/5⑷,左右一般不对称,齿面宽大,臼状。鳞大,圆形。侧线鳞39~45;背鳍III,7;臀鳍III,8。体青黑色,背部更深;各鳍灰黑色,偶鳍尤深。体长可达厘米。

营养分析

青鱼肉性平、味甘,归脾、胃经

具有益气、补虚、健脾、养胃、化湿、祛风、利水之功效,还可防妊娠水肿。

食物相克

青鱼忌与李子同食;青鱼忌用牛、羊油煎炸;不可与荆芥、白术、苍术同食。

TOP3:鲤鱼

鲤鱼,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红鱼。鲤科(Cyprinidae)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carpio。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

鲤鱼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

形态特征

鲤鱼俗称鲤拐子、毛子等,隶属于鲤科。身体侧扁而腹部圆,口呈马蹄形,须2对。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体侧金黄色,尾鳍下叶橙红色。鲤鱼平时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水草丛生的水体底层,以食底栖动物为主。

营养分析

鲤鱼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也很高,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并含有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人体所需元素。

鲤鱼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因此,多吃鱼可以健康长寿。

鲤鱼食部每百克蛋白质17.6克,脂肪4.1克,维生素A25微克,核黄素0.09克,尼克酸2.7毫克,维生素总E1.27毫克,钾毫克,镁33毫克,锌2.08毫克,硒15.38毫克。氨基酸含量完全。

食物相克

鲤鱼忌与绿豆、芋头、牛羊油、猪肝、鸡肉、荆芥、甘草、南瓜、和狗肉同食,

也忌与中药中的朱砂同服;鲤鱼与咸菜相克:可引起消化道癌肿。

TOP4:鲫鱼

鲫鱼(学名:Carassiusauratus,简称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喜头、鲫壳、河鲫。常见于欧亚地区,为常见淡水鱼,属于辐鳍鱼亚纲鲤形目鲤科鲫属。

鲫鱼主要是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平味甘,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羸、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鲫鱼分布广泛,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鱼最为肥美,为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一。最大体长约30厘米,栖息深度为0~20米,无毒,经济型食用鱼类,物美价廉。多产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一带,其中洱海鲫鱼较为出名。

形态特征

腹部为浅白色,背部为深灰色。天敌从水上方往下看,由于黑色的鱼背和河底淤泥同色,故难被发现;天敌若从水下方往上看,由于白色鱼肚和天颜色差不多,故也难被发现;经常看到有些文章里形容清晨时分“东方泛起了鱼肚白”,就是这个道理。属于保护色。

营养分析

鲫鱼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肠经,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利水、通乳、除湿之功效。

食物相克

鲫鱼:鲫鱼不宜和大蒜、砂糖、芥菜、沙参、蜂蜜、猪肝、鸡肉、野鸡肉、鹿肉,以及中药麦冬、厚朴一同食用。吃鱼前后忌喝茶。

TOP5:黑鱼

黑鱼,是乌鳢[lǐ]的俗称,又名乌鱼、生鱼、财鱼、蛇鱼、火头鱼等。

黑鱼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早在二千年前就被《神农本草经》与石蜜、蜂子、蜜蜡(蜂胶)、牡蛎、龟甲、桑蜱蛸、海蛤、文蛤、鲤鱼等列为虫鱼上品。

黑鱼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黑鱼骨刺少,含肉率高,而且营养丰富,比鸡肉、牛肉所含的蛋白质高。黑鱼作为药用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功效,外科手术后,食用黑鱼具有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具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

形态特征

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侧各有2行黑色斑纹。奇鳍黑白相间的斑点,偶鳍为灰黄色间有不规则斑点。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鳞片,圆鳞,头顶部覆盖有不规则鳞片。侧线平直,在肛门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二行鳞片,行于体侧中部,后延至尾部。

营养分析

黑鱼性寒、味甘,归脾、胃经

疗五痔,治湿痹,面目浮肿,能够“补心养阴,澄清肾水,行水渗湿,解毒去热”;具有补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热等功效。

主治水肿、湿痹、脚气、痔疮、疥癣等症。

食物相克

黑鱼忌茄子:同食肚子痛

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有疮者不可食,令人瘢白。

TOP6:鲢鱼

鲢鱼(读音:liányú)(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四大家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

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

形态特征

鲢鱼,体侧扁而稍高,腹部狭窄,腹棱自胸鳍直达肛门。头大,约为体长的1/4。吻短,钝圆,口宽。眼小,位于头侧中轴之下。咽头齿1行,草履状而扁平。鳃耙特化,愈合成一半月形海绵状过滤器。体被小圆鳞。侧线鳞-,广弧形下臀鳍3,12-13,中等长,起点在背鳍基部后下方。胸鳍7,8,起点距胸鳍比距臀鳍为近,长不达肛门。尾鳍深叉状。腹腔大,腹膜黑色。鳔2室,前室长而膨大,后室末端小而呈锥形。体背侧面暗灰色,下侧银白色,各鳍淡灰色。

营养分析

鲢鱼能提供丰富的胶质蛋白,即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养肌肤的理想食品。它对皮肤粗糙、脱屑、头发干脆易脱落等症均有疗效,是女性美容不可忽视的佳肴。为温中补气、暖胃、泽肌肤的养生食品,适用于脾胃虚寒体质、溏便、皮肤干燥者,也可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乳少等症。

食物相克

鲢鱼+甘草:容易引起腹泻

脾胃蕴热者不宜食用;瘙痒性皮肤病、内热、荨麻疹、癣病者应忌食。

TOP7:大头鱼

鳙鱼:又称花鲢,胖头鱼,黑鲢,黄鲢,松鱼(潮汕叫法),鰫鱼,大头鱼、摆佳鱼、花鲢鱼、大头鱼、鳙头鲢、鲸鱼。

鳙(yōng)鱼是胖头鱼的学名,又称鲢鳙,中国著名四大家鱼之一。此鱼鱼头大而肥,肉质雪白细嫩,是鱼头火锅的首选。胖头鱼头大,占体长的三分之一,体侧发黑且有花斑,眼位较低。鱼脑营养丰富,其中含有一种人体所需的鱼油,而鱼油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这是一种人类必需的营养素,可以起到维持、提高、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另外,鱼鳃下边的肉呈透明的胶状,里面富含胶原蛋白,能够对抗人体老化及修补身体细胞组织;含水分充足,所以口感很好。

形态特征

鳙鱼体侧扁,头极肥大。口大,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鳃耙细密呈页状,但不联合。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鳃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无须,下咽齿勺形,齿面平滑。鳞小,腹面仅腹鳍甚至肛门具皮质腹棱。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两侧杂有许多浅黄色及黑色的不规则小斑点。

营养分析

1.保护心血管:鳙鱼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鱼类,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2.暖胃美容:鳙鱼具有调胃作用,经常食用还能起到润泽皮肤的美容作用。

3.益智抗衰老:胖头鱼富含磷脂及改善记忆力的脑垂体后叶素,特别是脑髓含量很高,祛头眩、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还可润泽皮肤。

食物相克

西红柿:会不利营养吸收

甘草:会引起中毒

脾胃蕴热者不宜食用;瘙痒性皮肤病、内热、荨麻疹、癣病者应忌食。

TOP8:鲈鱼

中文里有许多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松江鲈鱼,也称四鳃鲈鱼,属于降海洄游鱼类,最为著名。大口黑鲈,也称加州鲈鱼,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河鲈,也称赤鲈、五道黑,原产新疆北部地区。

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及日本的近岸浅海;中国沿海均有分布,喜栖息于河口,亦可上溯江河淡水区。

国内以东海舟山群岛、黄海胶东半岛海域产量较多,为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

形态特征

体长,侧扁,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钝圆;头中等大,略尖。体长可达厘米,一般重1.5-2.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以上。

吻尖,口大,端位,斜裂,下颔稍突出于上颔,上颌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犁骨及口盖骨均具细小牙齿。

前腮盖骨的后缘有细锯齿,其后角下缘有3个大刺,后鳃盖骨后端具1个刺。

体被小栉鳞,侧线完全、平直。体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银白。体侧上部及背鳍有黑色斑点,斑点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背鳍两个,仅在基部相连,第1背鳍为12根硬刺,第2背鳍为1根硬刺和11-13根软鳍条。

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7至9枚,背鳍、臀鳍鳍条及尾鳍边缘为灰黑色。

鲈鱼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

营养分析

鲈鱼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还含有维生素B2、烟酸和微量的维生素B1、磷、铁等物质。鲈鱼能补肝肾、健脾胃、化痰止咳,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还可以治胎动不安、产后少乳等症。准妈妈和产后妇女吃鲈鱼,既可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另外,鲈鱼血中含有较多的铜元素,铜是维持人体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功能发挥的不可缺少的矿物质。

食物相克

鲈鱼不能和奶酪一起吃,也忌与牛羊油、中药荆芥同食。

假如蒸鲈鱼时有添加香菜,服用补药和中药白术、丹皮的人则不宜食用,以免因此而降低补药的疗效。吃清蒸鲈鱼同吃猪肉时,鲈鱼中也不可加香菜,否则助热生痰。

另外,有一些人是不适宜吃鲈鱼的。患有皮肤病疮肿者忌食鲈鱼;

结核病患者服药时要忌吃鲈鱼;出血性患者也不宜多吃鲈鱼;

痛风患者不宜食用鲈鱼;肝硬化病人更应禁食鱼类。

TOP9:黄鳝

黄鳝,学名:Monopterusalbus(Zuiew,),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现在又一小名叫“网红鱼”,毕竟这是某些女网红的最爱。体细长呈蛇形,体长约20.70厘米,最长可达1米。体前圆后部侧扁,尾尖细。头长而圆。口大,端位,上颌稍突出,唇颇发达。上下颌及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头粗尾细,体表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去,无鳞,色泽黄褐色,体则有不规则的暗黑斑点,各鳍不发达基本消失,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刺少肉厚。肉嫩味美。

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质水底层,在中国各地均有生产,以中国长江流域、辽宁和天津产量较多,产期在6-10月,以6-8月所产的最肥。

形态特征

黄鳝体细长圆柱状呈蛇形,体长约20-70厘米,最长

体裸露润滑无鳞片,富黏液;无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退化仅留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生活时体呈黄褐色,侧线完全,沿体侧中央直走。体背为黄褐色,腹部颜色较淡,全身具不规则黑色斑点纹,黄鳝的体色常随栖居的环境而不同。体鳗形,鳍无棘,背鳍、臀鳍延长,与尾鳍相连,无腹鳍,或者小如存在为喉位。

营养分析

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价值甚高。每1百克鳝鱼肉中蛋白质含量达17.2-18.8克,脂肪0.9-1.2克,钙质38毫克,磷毫克,铁1.6毫克;此外还含有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B2)、尼克酸(维生素PP)、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

食物相克

忌食死鳝鱼

鳝鱼与狗肉相克

金瓜与鳝鱼相克

鳝鱼与菠菜相克

鳝鱼与含鞣酸多的水果不能同食

TOP10:鲶鱼

鲶鱼,同鲇鱼。分种较多,常见有鲶鱼(土鲶)、大口鲶鱼、胡子鲶(塘鲺)、革胡子鲶(埃及胡子鲶)客家俗称塘滑鱼。

鲶鱼,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鲶形目-鲶科-鲶属-鲶鱼种。嘴上共4根胡须,上长下短,肉食性,多为野生,对水质要求不高,可人工养殖。生长速度较快,某些品种能长到很大。

形态特征

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下颚突出。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

眼小,被皮膜。成鱼须2对4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幼鱼期须3对,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1对颏须开始消失。鲇鱼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无脂鳍。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营养分析

中医认为,鲶鱼味甘性温,有补中益阳,利小便,疗水肿等功效。

鲶鱼营养丰富,每克鱼肉中含水分64.1克、蛋白质14.4克,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特别适合体弱虚损、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除鲶鱼的鱼子有杂味不宜食用以外,全身是宝,鲶鱼是名贵的营养佳品,早在史书中就有记载,可以和鱼翅、野生甲鱼相媲美,为鱼中珍品。它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是其他鱼类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强精壮骨和益寿作用是它独具的亮点。

食物相克

鲶鱼与牛肉同食可能会造成中毒。

鲶鱼与牛羊油和牛肝、鹿肉同食,有可能对健康不利。

鲶鱼与中药荆芥同食,有可能对健康不利。

鲶鱼也是发物,有痼疾、疮疡者要慎食,最好不吃。

喜欢这个内容就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lif.com/mlgp/91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牡蛎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