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pf/a_9269937.html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陈景英近日,滨州海域“新”发现的一巨型牡蛎礁爆火出圈。据说,此巨型牡蛎礁在滨州港附近,是继年发现近江牡蛎礁之后,在滨州海域又新发现的一处巨型牡蛎礁,这也是迄今为止长江口以北保护完好的单个面积最大的长牡蛎礁,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发现。巨型牡蛎礁发现后,计划成立专家组和课题组,重点研究牡蛎礁地形地貌、成因、演变……6月23日,为一暏此巨型牡蛎礁真容,齐鲁壹点记者与无棣县海洋渔业局渔政船船长张金华及当地渔民付金龙、张炳涛一起从岔尖渔港出发,驾向牡蛎礁,一探究竟。7点55分,快艇从渔港出发,一路乘风破浪。在疾驰的船只上,耳边海风呼哨而过,点点雨滴甩在脸上,咸润的空气一股脑钻进了鼻腔、口腔里。长期从事渔政的工作人员24小时坚守在大海上,熟知每天的涨潮与落潮,熟悉辖区的每一片海域。在行驶了十多分钟后,一条长坝及一座铁塔展现在眼前。大坝南北走向,两边都望不到头。张炳涛告诉记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找的“巨型牡蛎礁”。8点15分,快艇贴近大坝,同行人员登上牡蛎礁。定位显示此时所处的位置位于北纬38°1353,东经°630。狭长的牡蛎礁向北、向南延伸着近十多公里。付金龙告诉记者,这是一个人工建造的大坝,已有20多年的历史,每天涨潮的时候会淹没,退潮的时候大坝顶部就会渐渐露出海面。在涨到满潮的时候,大坝顶部会达到海平面以下2米左右的深度。由于长时候受海水浸泡,为牡蛎生长提供了条件,久而久之牡蛎就附着在大坝上形成了牡蛎礁。“这条大坝是原来滨州港的第一期工程,”张金华介绍说,“本来建这个大坝是想通个河道,但是自然河道从北边冲开了,所以这边就没形成河道。从北面又建了新的大坝,现在这个大坝可以在有大风的时候,为北面的大坝缓冲一下风浪。”8点20分,正处于落潮期,所以此时大坝顶部露了出来,因为大坝两端没有连接海岸,四周被海水包围,所以如同一座狭长的岛屿镶嵌在大海里。每块石头上都附着了厚厚的一层牡蛎,岸边海水还在反复揉搓着牡蛎礁。张金华说:“刚开始建好大坝的时候,牡蛎籽就来到这里,栖息在这里,一年一茬,到冬天就冻死,来年再繁殖,所以就越积越多。”“你看,这些深颜色的牡蛎壳,一般都是开着口的,这就是往年的,”张炳涛补充道,“最外面这一层颜色浅一些,牡蛎口一般合起来的,就是今年的、活的。这里的牡蛎一般都是小个的,没有很大的。”张金华在岸边蹲下捡起了什么,”看!小香螺。这里不仅有牡蛎,还有海螺、小香螺,在捕鱼期的时候,渔民会来这里赶海。一天可以捡到上百斤的螺。“海水刚落下的牡蛎礁上,还有,偶尔还有一两只小螃蟹溜达着。等它停下,收缩起蟹钳蟹腿,不仔细看,还真难从牡蛎礁中把它们找出来。返程的途中,在大坝最南端,张炳涛指着一艘船告诉记者,涨潮的时候大坝完全淹没在海水里,渔船触礁就搁浅在这里了。废弃的渔船静默的矗立在海水里,提醒着过往的船只,这里有一庞然大物潜伏在海里。”牡蛎礁存在了约二十年了,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知道。我们这里不仅盛产鱼虾蟹,还有贝壳堤,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这里,不仅要把我们的海产运出去,更欢迎人们来这里感受大海的温度,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张炳涛说。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lif.com/mlgp/12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