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涉及母体、胎盘和胎儿等多种因素,包括有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内皮细胞损伤、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
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单一因素能够解释所有子痫前期发病的病因和机制。
1、滋养细胞侵袭异常
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因素。
患者滋养细胞侵入螺旋小动脉不全,子宫肌层螺旋小动脉未发生重铸,异常狭窄的螺旋动脉使得胎盘灌注减少和缺氧,最终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
2、免疫调节功能异常
母体对于父亲来源的胎盘和胎儿抗原的免疫耐受缺失或者失调,是子痫前期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3、血管内皮损伤
氧化应激、抗血管生成和代谢性因素,以及其他炎症介质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而引发子痫前期。
4、遗传因素
子痫前期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患子痫前期的母亲其女儿子痫前期发病率为20%~40%。
患子痫前期的妇女其姐妹子痫前期发病率为11%~37%。
双胞胎中患子痫前期的妇女其姐妹子痫前期发病率为22%~47%。
但至今为止,其遗传模式尚不清楚。
5、营养因素
缺乏维生素C可增加子痫前期-子痫发病的危险性。
临床表现1、多发群体
孕妇年龄≥40岁,子痫前期病史,抗磷脂抗体阳性,高血压病史,初次产检时BMI≥28g/㎡,多胎妊娠,本次妊娠为首次怀孕,妊娠间隔时间≥10年,孕早期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80mmHg。
其他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人群还有:易栓症,孕前血甘油三酯升高,社会经济地位低,孕妇血尿酸升高等。
2、症状
(1)高血压血压≥/90mmHg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血压缓慢升高时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等。
血压急骤升高时,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视力模糊,心悸气促,可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压继续升高,出现严重高血压≥/mmHg。
(2)蛋白尿尿蛋白可随着血管痉挛的变化在每一天中有所变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尿蛋白继续增加,出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性≥(++),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2g。
(3)水肿可表现为显性水肿和隐性水肿。显性水肿多发生于踝部及下肢,也可表现为全身水肿。
如何诊断1、孕前高血压
妊娠前或者妊娠期前的二十周,血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产后持续42天以上可以出现蛋白尿。
2、孕期高血压
指怀孕诱发的高血压,不伴有蛋白尿,孕期高血压如合并明显的蛋白尿,大于毫克每升或大于毫克每24小时,则称为先兆子痫。
高血压通常在怀孕二十周后发生,大部分情况下持续产后42天以内。妊娠期高血压的特征是组织器官的灌注不足。
3、孕前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孕期高血压
指怀孕二十周后,先前存在的高血压进一步恶化,24小时蛋白尿排泄率大于等于3克每天。
4、分娩前高未分类的高血压
高血压伴有或不伴有全身表现,应在产后第42天或42天以后再次测量血压,如果高血压已经消失,则归为伴有或不伴有蛋白尿的孕期高血压,若高血压还持续存在,则归为孕前高血压。
如何预防1、重视孕期营养摄入
妊高症要少油少盐控制饮食,同时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因为良好的营养干预才能保证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发挥,从而有效调整血压。
良好的孕期营养是胎儿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
2、饮食清淡少盐
一般建议孕妈食盐的摄入量应少于5g/天,酱油应少用(1g盐=4ml酱油),避免吃腌制食品。
食物中含钠高的也尽量避免,如挂面、菠菜、萝卜、甘枣、豆腐干、紫菜等。可适当选择冬瓜、红豆等食材利水消肿。
3、减少脂肪摄入
妊高症的孕妇应减少高饱和脂肪含量的肉类如肥肉、动物皮,相应的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摄入,如鱼肉,坚果,植物油等,增加能够参与脂肪代谢的α-亚麻酸、卵磷脂的摄入。
4、补充足够的钙、镁和锌
钙、镁、锌摄入量增加可降低妊高症的发病率,也可使血压降低。牛奶及奶制品含丰富而易吸收的钙质,是补钙的良好来源,以低脂或脱脂的奶制品为宜。
绿叶蔬菜含丰富的镁,海产品如鱼、牡蛎等贝壳类及动物内脏含锌丰富,是补锌的良好来源,但动物内脏含胆固醇高,进食要适量,一周1-2次,每次50g为宜。
5、补充优质蛋白质
患者尿中大量蛋白尿易导致血清蛋白偏低,久之会影响胎儿的发育,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鱼类、去皮的禽类、脱脂奶类及豆类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且脂肪含量低,在补充优质蛋白质的同时不会增加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