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牡蛎 > 牡蛎禁忌 > 正文 > 正文

苏东坡传女人这一生,一定要懂苏东坡的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2/18 12:56:25

公子逸生而为女,一定要读苏东坡。无他,我们不该是温室里的花朵,被小王子罩在玻璃杯里。我们该是知疾风的劲草,大风任尔过,我们自笑昆仑。林语堂老先生写《苏东坡传》,没有特别的原因,就是以此为乐而已。一个“乐”字,便定了我这篇文章的基调:女人太苦了,也太累了,读一读苏东坡,便能开心一点,豁达一点。这样我们这“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日子,才能因为自己有点色彩。记住,不是因为别人,而是因为自己。因为自己,让这日子快乐一点。苏东坡的第一种豁达:吃的豁达。即使你从未读过苏东坡的诗,那么也一定知道一道菜:东坡肉。神宗元丰三年,苏东坡被贬黄州,充团练副使,不得擅自离开黄州,无权签署公文。这算是变相的拘禁了。官位低了,俸禄也少了,一大家子人指着苏东坡吃饭。这个时候的苏东坡过得十分拮据,到了吃不起羊肉的地步。那个时候,黄州羊肉贵,猪肉极便宜,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于是苏东坡便发明了东坡肉。于艰难之处,始终不曾辜负美食。而人但凡还要心情吃美食,那么便是对人生有着积极的希望的。可以这样说,苏东坡的人生,就是被贬谪的一生,也是一路吃吃喝喝的一生。哲宗邵圣元年四月,苏东坡第三次被贬,这次是去岭南。他是被贬谪到广东高山大庾岭以南的第一人。苏东坡要跋涉一千五百里,自中国的北部到中国的南部。这年十月,历经六个月,苏东坡终于到了他的被贬地惠州。他看到了橘林、甘蔗、荔枝树、香蕉园,很新奇,但这绝不是个适合居住的地方。可即使在这样的地方,他依旧未曾辜负美食,于是便有那句我儿子三岁就会背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遭人贬谪,本来对方是想看他的落魄的。结果,他依旧能在惠州苦中作乐,他的政敌不乐意了,觉得可能对他的贬谪还不够远,于是马上颁布了新的贬谪命令。这次是被贬谪到了海南岛。朝廷规定,但凡贬谪的臣子,其亲戚不得在其附近县境任官职。因此苏东坡的长子苏迈丢官了。现在的苏东坡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一栋房子。他已经做好了这辈子就死在海南岛的准备,连遗书都写好了。他在海南岛不得不跟当地居民一样,以芋头和白水当为饭食,甚至到了连看病的医生都没有的地步。可即使如此,苏东坡依旧保持了自己的豁达,没有辜负美食,他盯上了海鲜牡蛎,还写信告诉自己的幼子: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大意就是:儿啊,你不要告诉别人有这等美食,万一别人都来跟我争抢怎么办。我始终在想,什么是最高级的生活?吃好就是最高级的生活。尤其是女人。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还要一手带娃,一手拼搏事业,何等辛苦,如果这时候,再没有“吃好”的豁达,那么身体垮了,无异于给后来人做了嫁衣裳。尤其是,当我们读了苏东坡,更该有这种吃的豁达,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不管我们处在怎样的境地,尤其是生了孩子,坐月子,养育孩子这段艰难时期,更该有这种吃的豁达。于艰难处,得一美食,抚慰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灵。苏东坡的第二种豁达:“善良”的豁达。苏东坡曾经对自己的弟弟子由,说过这样的话: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认为人人都是好人。可其实,这世间有善,就有恶。苏东坡当然知道善恶的共存。要知道,他的一生就是被政敌迫害的一生,可是,他依旧保持了自己的快乐,以善的眼光看待了这个世界。因为心如明月,于是他活得所无畏惧,如清风般度过了这一生。这是我始终纠结于人生的一个点,如何看待这世间的善与恶。尤其是当我看了太多的恶,便生出了自己不恶一点,就会被伤害的感觉。于是,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恶一点,是对自己的保护。久而久之,我的人生趋于冷清,我避免了太多伤害,也失去了太多热情。我会渐渐失去对这个世界的热情,我怕遇到恶,亦不愿再付出善。可其实,这世间的善,远远大于恶。而当你摒弃了善,你离恶,便也近了。读完《苏东坡》传,我突然释然了自己所有的纠结:我该对善良,抱有一定的豁达。永远不因为自己遇到的是恶人,而让自己变成恶人。苏东坡的一生,见过太多的恶人。他的一生一贬再贬,而他的亲人朋友也因为他的缘故,多遭贬谪。可他始终对这个世界抱有善意,不管是位居高位之人,还是乞丐农夫,他都能跟他们成为朋友。他不善于怨恨,而善于原谅,他原谅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心。心中无恶,无怨,心便轻松明亮。我生为女子,愿自己有一颗这样的心。不为任何人,只为我自己。我们这一生有谁,不遇到恶呢?遇到了就遇到了,过去了就过去了,不是原谅对方,而是放过自己。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不可能。但我依旧愿意抱有一颗“良善”之心,去眼见不同的人。而我心豁达,自然不失努力活着的热情。苏东坡的第三种豁达:“做自己”的豁达。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女人何其累,尤其是有了孩子,还有梦想。想要是个好妈妈,想要有自己的事业,想要不辜负自己的年华。累到了极致,便会生出“此身非我有”的痛感,于是便想着有朝一日能忘却这“营营”。可我们生在这凡尘间,活着便如一场修行,不管是结婚还是不结婚,我们都要面对人生的这种“营营”。豁达如苏东坡,也是有过这样的感慨的。可苏东坡却在这种“营营”中,独善其身,自在地活着。他的半生都是被困的,不允许自己选择地方居住,朝廷把他贬谪到哪里,他就不得不在哪里谋生。可是,他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没有小舟,我便在江海中生存。我始终以为,女人要有这种做自己的豁达。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人,不管际遇如何,不管有没有小舟依靠,都该豁达地过着一生。当你做自己的时候,不是人人能理解的。苏东坡这一生,都是无畏别人的眼光的。一次次遭贬谪,一次次陷入艰难,但是他从未在意过别人的眼光。他是那种敢于做自己的人。他做官敢于直言,被贬了依旧写了不少的诗篇。他在牢里呆了四个月又二十天,一度可能被杀,可等到他出来了,当天又做了两首可能被弹劾的诗。写完这两首诗,他自己都感叹:“我真是无可救药!”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他,但是他愿意他永远是他。朝云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叫遁儿。在孩子三天洗礼时,苏东坡做了一首这样的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什么是最成功的人生?一个人能勇敢地做自己,接受自己的成功,也接受自己的失败,敢于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便是最成功的人生。这个人生并不完美,我们甚至不希望我们的子孙是“这样的人生”。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林语堂中国传记文学经典人文社科国学经典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旗舰店¥26购买但是,我们自己依旧愿意如此活着。并且,我们不纠结自己如此活着。我们愿意豁达地接受自己,也接受命运里的悲与喜。正如苏东坡所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lif.com/mljj/1247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牡蛎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