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牡蛎 > 牡蛎功效 > 正文 > 正文

塞班事故几率低不代表不发生警戒装备故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6 14:12:06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前天塞班突发的潜水事故让我们纠心的同时,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在事发当事人处理善后的时候,我们只能致于理解和慰问,不该打扰彻问。但是通过初步的事件描述透露的相关信息,应引起潜水员的注意。

事故通报

来源:FunDiving

以下是事故当事人朋友最早发布的事故通报

我们在11月14日下午七时左右,很沉痛的得知我们的朋友丁永金,在塞班潜水时,因设备发生故障,意外身亡。我们现在得到的资料是这样的:丁永金,罗智铭和曾时光,跟随一名潜水教练一起下水。几分钟后,曾时光的呼吸设备出现故障,教练迅速带曾时光浮上水面;罗智铭打算带丁永金一起跟随教练浮上水面看一下曾时光发生了什么,这时丁永金示意没有氧气了(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状态,因为下水没有多久),于是罗智铭就将自己的氧气分给丁永金,带他上浮。这个过程里,丁永金因为太过紧张,吸氧量很大,迅速将罗智铭的氧气也耗完了,所以最后的六米左右,罗智铭也没有氧气,但是他奋力将丁永金连人带装备拉上了水面,罗智铭肺部进水,丁永金的情况就更严重一些,但是仍然是有意识的。

然后罗智铭呼救,教练和曾时光赶过来,这时丁永金仍然是有意识的。于是他们报警,但是赶上了风浪,船只没有办法救援,他们四个人在海上漂流了四个多小时,丁永金在这个过程里没有了生命体征。教练要求丢下丁永金以确保他们三个人有机会求生,但是罗智铭和曾时光死死地拖住丁永金,直到救援赶到。丁永金没有能坚持到救援来到的时候,医院急救,目前脱离生命危险。

事件陈述信息有限,难免疑点重重:

1、事发下水后几分钟内,他们已经下潜的深度是多少?

2、为什么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已故当事人及和潜伴气瓶内的空气为何会如此快速地相继耗尽?

3、出现故障的设备是租赁还是自购的?潜水前是否经过保养?

4、下水前是否有做设备自检和buddycheck?

5、紧急情况下有没丢弃配重?

6、三人的潜水证级别和潜水经验如何?教练带三人下水前是否有做checkdive?

透过事故,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设备故障!是引起该起事故的首要原因。因此,无论是租用的潜水设备,还是自已购买的潜水装备,都应在下水前认真须做好自检和潜伴互检,查看残压表的空气值。自行购买的装备,更应在出发前做好设备保养。

曾经主页君和大家分享过一篇内容“潜水知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潜水装备失效之应对措施”。当时主页君还和小伙伴们说“供气中断这种状况不常发生,几率极低”!没想到这次的事故恰恰就是供气中断!

潜水装备失效之应对措施

如果供气中断,你只有两个选择:向潜伴寻求帮助或是升水。这种状况不常发生,几率极低,但是,没有人敢告诉你,这绝对不会发生!墨非定律说: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它就会发生!所以,你最好心中有一个计划,当面临这个问题时,你该如何将自己带离这危险的状况?

让我们假设,当你在水深25米处,专心地潜水,观赏水下美景,心无旁骛地做你该做的事情----忽然,发现调节器似乎被一沱泥巴给塞住了!于是~你更用力地吸了一下,还是一样,空气并没有从二级流出来!每个人的反应一定都是一样:心中一惊!暗骂一声,紧张接踵而来!

此时此刻,你该怎么办?

这一类型的装备失效--调节器无预警地停止供气---几率是微乎极微的!现在的调节器设计,在故障发生时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大量漏气,而不会发生供气中断的情况。一支仍有压力的气瓶,却无法供应气体的调节器,或许只有百万或是千万分之一的几率!如同飞机坠落或是被雷击中的几率是一样低,扪心自问:几率低表示不会发生吗?或是,你永远都不会如此走霉运吗?我想没有人会如此乐观的!那归根结底,该如何做才能增加你的生存率?立即处理这种状况,或是预防它的发生?

状况一供气中断(NoAir)

在上述四种装备失效的情形中,供气突然无预警的中断,是最罕见的一种,但同时也是最令人恐惧的一种!如果,此时你的反应是:完了!然后闭住仅存的最后一口气,像火箭般地直冲水面----那可真的是完了!那将是在最糟的装备失效情况下、所发生的最糟状况!

所有潜水训练中都有的内容是:紧急状况发生时,应该:停、呼吸、想、行动;因为到步骤二被中断,致使你无法去好好地想或行动。你应该在平时就去想这状况,并将它深植入你的脑中,当碰上狗屎运时,将它拿出来应变!因为,实际情况发生时,你的反应(判断)时间将会只有短短数秒,而这数秒的时间将决定了后续完全不同的发展!

所以,当你吸入的是最后一口气时,该如何去应变或对付?这得视你当时的情况而定----

如果你配备有独立的备用气源系统,像是SpareAir或PonyBottle,理所当然的,拿它出来使用,然后依正常安全程序回到水面!如果没有~~开始执行以下三个步骤:

a.检视备用二级是否正常工作?

备用二级的检视,除了测试备用二级是否能正常供气之外、还应去确认气瓶阀是否完全开启?许多的潜水员在组装完装备后,开启气源测试正常,会将气瓶阀再次关闭,下水前忘了再次开启,管内残存空气供应了他两三口呼吸,若是此时潜水员就已经下潜了一阵子,这将是另外一种气源供应中断的状况。

当检视残压表压力正常,主、备用二级皆无气体流出,可能是一级头死锁,或是气瓶压力归零,一样的,主、备用二级皆不会有任何气体流出。当确认完无法自行排除供气中断的情形,此时的你就应该向水面或是潜伴移动了!到底是游向潜伴?还是游向水面?这又得视你当时的情况来判断!

b.潜伴还是水面?做出决定!

如果像是教科书里所提及的,和你的潜伴保持在视线范围内,而且彼此不时的注意彼此的状况。那事情就好办多了!游向你的潜伴,示意你的气源中断,使用他的备用二级,同时依正常程序回到水面。如果你的潜伴离你的距离有10米远,而他又游离你而去、或是在追着一条鱼拍照,此刻的你就得好好的评估一下了!是否能在一口气内游到他身边?至少,水面不会离你越来越远!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只能依你当时的情况自行决定,无论你做了哪一项判断,都OK。不过,如果你选择了水面,务必将上升动作做好!

c.选择水面,程序作对!

还记得在openwater所教授的紧急游泳上升CESA吗?或许潜水多年的你,早已将它拋在脑后了呢?毕竟,这不是一项每次下水都会做的动作。这个动作的重点是:打开呼吸道,避免过度扩张伤害。抬头看着水面,持续发出呜声,虽然你认为你是处于吐气完而尚未吸气的状态,即使如此,你的肺部仍然残存有许多空气,甚至~在上升过程中,你还必须将肺部多余的空气排出!在肺部的残存空气中仍然有许多的氧气,可供你使用,但是呼吸的欲望是由体内堆高的二氧化碳浓度所触发,所以,若是你能尽力抵抗这个欲望,你可以撑的比你想象的还久一些!不至于昏迷过去。

上岸之后,先不要高兴的太早,认为自己捡回一条小命!请用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此类意外事故,或许应该尽医院,做进一步的观察或是治疗。记住一件事,在12小时内,大多的DCS(减压病)还有发作的可能,你不医院太远吧?

在意外事件发生后,我们再来好好想想,到底哪里出了错?人为疏失又占了大多数的原因。或许是你装上了一支全空的气瓶、可能是你忘了将气瓶开启、或是在你组装完装备到下水前好心的陌生人将你的气瓶关闭避免漏气、亦或是你在水下粗心大意没检查残压导致气源用尽。

除了上述的人为疏失,器材到底会不会失效?如文前提及,几率微乎极微。但是,答案是:有可能有这个机会的!当一级内部的主弹簧断裂,或是隔膜高压座顶针断裂,都会导致一级的出气中断。二级的联杆若是位移或损毁,一样能导致气源中断。器材的大量漏气,一样的会让你处于无气可用的窘境(一支满瓶80cu的气瓶,全开气阀可在一分钟内漏完),像是高压管爆裂的情形----高压管很少会一下子挂点,他会有一些外观性的前兆,像是靠近一级头部分出现折痕、隆起、持续冒小气泡等,其实~所有的调节器故障的所共同点都是:些许的持续性漏气,若是真的发现此情形,应立即将调节器送修,送修前不再使用此调节器。(若是朋友说:没关系啦!只漏一点点。请坚持,命是你自己的,不是他的)

另外一件事,当你组装完毕却发现气瓶O-Ring些许漏气,请要求更换一只气瓶或是一条新的O-Ring。不是因为它漏了那么一点的气,而是这是一项征兆,表示气瓶O-Ring快挂了!有可能在水下气瓶O-Ring被撕裂或脱离而导致大量漏气!

状况二大量漏气(FreeFlow)

如果调节器故障,大多数的情形会是--大量漏气!

实际的情况会是:突然间大量的气体自二级头源源不绝的流出,带着极大的正压送入潜水员的口中。突如其来的状况,一般潜水员大多无法将咬嘴给咬住,而是二级头从口中滑落!大量的气体伴随着极大的声响,往往会吓坏一位潜水员,但是,请记住,此刻的你并没有立即性的危险。从一个大量漏气的二级吸气并不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一样的咬住咬嘴,但是将你的上唇掀开,使得多余的气体得以漏出。或者你可以使用备用二级,继续呼吸。

不过,在上述的反应之后,你应该有一个清楚的念头--气瓶里的空气会随即消耗殆尽!同样的,在评估向潜伴求助或是升水?决定后,如果决定出水,尽可能地保持正常速度上升,毕竟全身而退是我们最希望见到的事,不过在溺水与DCS之间,我想你自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种情形会是哪里出错?大多数是因为一级内的高压座毁损,无法保持中压舱内的压力,这种状况会连备用二级也同时大量漏气。一级进气口的金属滤网,在接触海水之后会产生锈蚀,若是其产生破损,碎裂的裂片会进入一级内,卡住(毁损)高压座,使得一级头失效。或是一些砂石、碎削之类的东西卡住或毁损主二级内的气密垫片,也是会发生此情形(不过,备用的二级就不会同时漏气),若是二级问题,有时在水下拿起来敲一敲、按按排气阀、快速地在水下来回摇晃一下可能可以排除。

状况三BCD无法充气

如果你在下潜时,达到预定深度,想要回充BC增加浮力时,按下充气阀却发现----没有反应!此时你又该怎么办?拋弃配重吗?这会导致无法控制的浮力上升,所以不应该是第一件想要去做的事情!你应该先向水面踢动,同时找到BCD的口吹阀,试着用口吹方式灌入空气,看是否能建立中性浮力?若是行得通,那我们有很多时间来处理这个问题。

如果,继续下沉,空气无法成功的停留在BCD内,或是你的踢动力道不足以使你保持深度。此刻的你,或许可以寻求潜伴的协助,但是一样得看状况决定,若是一次峭壁潜水(walldiving)----此时就是应该到拋弃配重的时刻了!如果可能的话(像是配重整合),先拋弃部分的配重,并非全部!因为此时你仍然是有气源供应着,不用担心溺水的问题,但是必须去考虑DCS或是肺部过度膨胀的问题!

曾经见过一些悲剧,大多数是潜水员失去反应能力去建立起正浮力,并非是装备故障!但有些时候是因为人为疏失,像是:忘记接上BC管、接着不确实、BC管松脱、身上装备绊住泄气阀绳索、泄气阀门损坏甚至脱落!(尤其是有些人会将泄气阀拆下清洗BCD,装得不牢)

状况四BCD持续自动充气

一位潜水员在无法控制上升速度的情况下,危险度绝对不亚于溺水!在年国外的潜水意外事故调查中,排在第一的原因是溺水,第二就是空气栓塞。

遇上此状况,首务之急就是泄出你BCD内的所有空气!依目前RSD潜水实验室的资料指出,目前BCD的泄气速度都大于充气速度,也就是说,即使你的充气阀卡死,仍然可以用泄气阀来停止你无控制的上升!再趁机将BC管从充排阀卸下,但是在这一阵忙乱当中,也请记得持续发出呜声,打开你的呼吸道,避免过度膨胀伤害。

如果,你的正浮力不是来自BCD充气,像一些旧款配重整合式BCD,配重只是放在BC侧带里并用魔鬼毡粘住(有些是用快卸扣),亦有可能在潜水途中,配重滑落,除了立即将BCD气泄光之外,打开呼吸道,身体成大字形减缓上升速度,都是你能做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lif.com/mlgx/920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牡蛎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