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牡蛎 > 牡蛎钙片 > 正文 > 正文

新能源车老规律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2/12 10:48:53
元旦治疗白癜风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30626/4196966.html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一个被引爆的行业,连地产大佬也一拍脑袋说要造电动车了。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不会太持久,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会迎来行业融合和洗牌,唯有选对了方向、敏锐性强、且有真实力的企业才会“剩者为王”。这局面,其实可以从近十年来手机行业的大洗牌中窥出一二,正如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开篇一样,“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手机行业的洗牌

过去十年里,全球手机市场迎来了一场大洗牌,诺基亚、黑莓这样的老牌巨头被击溃,也出现了HTC这种流星般一闪而过的品牌,国际厂商中只有苹果、三星、和华为实现了真正的崛起。

键盘与手写之争

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1.亿台,诺基亚以万台的出货量和38.9%的市场份额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排在它后面的分别是黑莓、苹果、HTC和三星。然而,那竟然是诺基亚和黑莓的高峰时期,随后他们在手机行业中一触而下,直至几乎被世人遗忘。

年,苹果推出了首款iPhone手机,并使用iOS系统进行多点触控,给手机业带来了巨大改变,用户们可以通过正面安置的大屏幕来通过手指点击屏幕实现各种功能。此时的诺基亚和黑莓依然更多的依赖于键盘和手写笔。诺基亚高管对手机往触摸屏转型很重视,年推出侧滑全键盘设计的N97,以用来对抗iPhone。黑莓也在随后推动了Storm系列全触屏手机的研发。但是诺基亚和黑莓全新的触屏智能手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他们本质上还是为键盘操控而设计。N97mini使用中,用户触摸菜单选项后还要点左下角的确认,一点都不直接。黑莓Storm也一样,一个完全触摸屏的手机,还保留着键盘“选中”一个按钮后的高亮设计。因为坚守自家操作系统,当时最大的两个手机厂商错过了转型机会。

操作系统再次洗盘

控制软件才能彻底掌握话语权,软件定制又是品牌重要要素。面对触屏智能手机到来,诺基亚开始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加强自身塞班系统升级,并于年将塞班系统更新到安娜和贝拉版本,同时加强了对电容屏和多点触控的支持。面对iOS和安卓的夹击,诺基亚的备胎也开始出现。年,诺基亚大会上发布了首款Maemo手机——诺基亚N。年,诺基亚Maemo与英特尔Moblin合并为MeeGo。随后年,诺基亚开启了壮士断腕的策略,全力押宝微软的WindowsPhone,放弃自家塞班和MeeGo系统。最终结果我们都知道,WindowsPhone完全无法抗衡iOS和安卓,年诺基亚手机业务72亿美元出售给微软。

中途夭折的新星

新秀的HTC当年在智能手机行业势如破竹,年,HTC拿下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21%的份额,排名第二,市值超越诺基亚,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然而,HTC终如耀眼般的流星一闪而过。也就是在年,HTC就被苹果公司以侵犯专利告上法庭,要求在美国禁止销售HTC全部29款手机,并且苹果公司最终胜诉。接下来的若干年里,众多同行围剿HTC,微软、三星、诺基亚、黑莓等轮番上阵,以专利侵权为由要求禁售。年,荷兰和英国禁止了HTC的部分产品的销售,年,HTC部分产品在德国禁售。

与此同时,HTC在芯片设计、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营销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全面受阻,而其他手机厂商如三星在国际市场趁机快速崛起。HTC迅速衰弱,在手机行业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于年将Pixel团队出售给谷歌,并将主营业务正式转向了VR领域。

上下游整合与质量追求

三星在手机行业对上下游供应链的掌控能力极其强劲,在SoC、内存、闪存、CMOS、OLED面板等智能手机的核心元件都能自产自销。凭借着聚合优势以及HTC在国际市场的受阻,三星迅速填补了HTC的空缺,成为北美第二大手机厂商,并一步步成为安卓阵营的霸主。

原本专注通信行业的华为,则在手机行业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华为在自研芯片上砸入重金,海思麒麟处理器经过多年的迭代更新后,已经和高通、三星等国际品牌并驾齐驱。同时,跟三星一样,华为在芯片设计、外观设计、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营销推广、品牌建设等方方面面的都实力强大,能够控制上下游产业,并不断迭代屏幕和芯片等,在硬件上做到真正的差异化。而三星和华为在国际市场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和苹果手机一并成为了全球智能手机的三大巨头。

强大整合与营销突破

苹果公司在iPhone都是由代工厂生产,但是跟HTC不一样,苹果牢牢控制了生产的上中下产业。首先,苹果虽然不参与任何制造环节,但却设立标准、管理流程,让供应商严格遵守。其次,苹果将关键零部件买断、由供应商进行组装、生产。由此保持产品的高性能,让竞争对手难以复制。最后,苹果找到供应商研发设备,并且独占设备使用权。此外芯片和iOS系统每年的迭代更新都给iPhone带来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iPhone并不只是一部单纯的智能手机,目前更多的已经成为一个数字产品的平台和渠道,并通过卖音乐和应用程序来获得重复性购买的持续利润。这包括AppStore、AppleMusic和ApplePay等在内的服务业务,也包括AppleTV+、iCloud、AppleCare、授权(18年谷歌支付了近95亿美元的流量获取成本)和其他服务(Apple信用卡、AppleNews+和AppleArcade)等。在年,苹果的软件和服务收入达到亿美元,收入规模仅次于iPhone销售收入。随着存量用户的增加和订阅率的提升,预计年,苹果服务收入突破亿美元,利润将突破亿美元。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洗牌

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和网联化是目前面临的大变革挑战和机遇,同时也是各个国家的发展也必须要面临的抉择。

汽车动力的抉择

丰田目前在新能源上更多是集中于燃料电池车,因为按照丰田汽车老板丰田章男的说法,纯电动汽车并不是真正的绿色环保,因为其用的电大多也是来源于火力发电,其次,电动车的普及将会升级电力基础设施带来很大的压力。然而,燃料电池车也面临这两个问题,而且更加恶劣。首先,燃料电池所用的氢气来源主要来源于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石油制氢、工业副产气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等,在能量利用方面并没有显著的优越性,而且还会带来大量碳排放,其排放量约占全球总碳排放量的2.2%。其次,燃料电池车也需要加氢基础设施,比起充电桩而言更缺乏,而且加氢设施的安全要求非常高,投入成本是一个传统加油站的6倍。

而大众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上起步早且投入充足,在年,大众在全球的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了23.16万辆,同比年增长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业绩,特斯拉在年的销量也才刚达到50万辆。与此同时,大众汽车旗下奥迪的etron更是将高端路线走得非常精致,吸引了全球大量的追求高端电动汽车的客户。

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汽车更不用说了,完全就是纯电动汽车起家。燃料电池车与纯电池电动车的之争,有待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考验。

产业炼与技术之争

如果没有完整且成熟的造车产业链,或者没能把握产业链的话,就算目前业绩再好,也有可能会被同行绞杀。目前而言,蔚来汽车在性能和市场推广方面都做得比较好,而且也于今年年初推出了续航公里的轿车,从此,车主们不用再为电动车的续航问题担忧了,而且蔚来在电动车一直走的是高端路线,也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客户。但是,蔚来目前有一个致命的问题,跟特斯拉和比亚迪相比,蔚来没有自己的汽车厂,是由第三方代工生产,理想和小鹏也是面临这同样的问题。蔚来、小鹏、和理想能否像苹果手机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控制上中下游产业,还是会像HTC一样被同行绞杀,将会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当然,纯电动车造车的技术实力也是一个关键,如果电池突发自燃甚至是爆炸,那么对于车企将会是致命性的打击。

自动驾驶是否关键

视觉识别模式目前只有特斯拉在做,就是主要依赖摄像头感知,完全模拟人类视觉。这方面特斯拉而且已经做得比较成熟,而且使用成本低。此外,特斯拉已于年开放了Autopilot及车载娱乐系统的源代码,以推进自动驾驶的到来。

而融合感知路线的就是其他大多数无人驾驶企业,包括今年年初蔚来推出的无人驾驶就属于融合感知,当然其技术还未成形。此外,包括谷歌、百度等企业均采用融合感知模式,也就是传感器中除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之外,还加入了激光雷达。

融合感知模式比纯视觉模式要更加优越,但相对于视觉识别方案而言,融合感知模式显然也更贵,而且对芯片的计算能力要求极高,尽管雷达方面能够有所突破,但是处理芯片上的突破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在芯片突破期间,也许特斯拉的视觉感知更已经走入了下几个更高阶段的层次了。

新能源车走向平台

特斯拉近期将ModelY在中国售价一下子打了7折,并同时对外宣称,其后面主要靠的是软件和服务,这颇有点苹果手机的影子。目前而言,特斯拉汽车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靠卖碳排放积分、卖驾驶软件、卖娱乐服务、和卖能源产业链赚钱。这是一个新的模式,特斯拉不仅仅会从驱动能源上、更会在盈利方式上颠覆工业革命以来有着快两百年历史的汽车行业。蔚来汽车目前也在此方面开始了效仿,而电动车能否成为一个数字产品的渠道和平台,我们拭目以待。

创新、人性、质量、营销就是手机产业链每个关键发展要素;反观现在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如同过去每个产业发展,萌芽到百家争鸣到流血竞争最后到几家独大,产业生命周期循环都是如此,目前似乎正在百家争鸣的时候,也是股价估值最高的时候,接着到了流血竞争,就是产业面对现实的时候,新能源车是不是泡沫,整体而言不是,但其中将有几家制霸,却会有更多的殒落。

所以投资新能源车产业炼、投资一两家不对、应该投资整个产业,最终剩下谁我们不知道,但可以确定这个产业会继续走下去。 

林百盛交易经济学家

透过市场行为、背后逻辑、多维观察剖析资本市场流动真像、交易经济学家、职业投资人、现任私募基金经理、中国证券市场衍生品交易师、中国证券市场对冲交易师、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师、曾在台湾中国科技大学、辅仁大学讲授金融交易与衍生品实务课程。

相关阅读

林百盛:做多美元或许是个好时机

林百盛:特斯拉重新定义汽车行业?不讲武德?

林百盛:喝下他!就拥有身分地位美丽!

林百盛:物流行業值得投資的故事?

林百盛:最新武器曝光,杀伤力无以伦比!

林百盛:它,开始收割全球财富!

林百盛:美国选总统,我们选什么?

林百盛:疫情、脱钩之下,如何才能昨天ICU、今天KTV!

林百盛:吃着吃着居然看到钱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lif.com/mlgp/9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牡蛎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