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乃发于颈部及耳后的大小不等的核块,多是颈部淋巴结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临证治疗颇为棘手。中医治疗瘰疬有丰富的经验。唐宋时期一般以攻为法,采用巴豆、斑蝥、全蝎、蜂房、大戟、甘遂等猛药,由于药力过猛,容易损伤人体正气,甚至导致患者丧生。到了明清时期,用药已趋缓和,多使用海藻、夏枯草、昆布等软坚之品。同时,也逐渐认识到正气亏虚是瘰疬重要的致病原因。孟河四大家马培是近来年治疗瘰疬的名家,他指出:“瘰疬皆不足之症,有阴虚肝火凝结者;有脾虚痰气凝结者;有风痰风湿相结者。”尤松鑫教授治疗瘰疬在前人的经验之上,也具有自己的用药特色,临证常选择消瘰丸加减进治,现分享尤老一瘰疬病案。
典型病案:周某,女,70岁
西医诊断:双下颌包块,性质待定,中医诊断:瘰疬
初诊:年07月11日
最近疑为干燥综合征,检查有部分抗核抗体阳性,但未能确诊。两颌下可扪及结节,局部光滑,苔薄少,干,有裂纹,脉细。属痰结少阳。
夏枯草10牡蛎20川贝母5象贝母5
玄参10南沙参10北沙参10川石斛10
炒竹茹5猫爪草12麦冬5
28付
二诊:年11月23日
患者上药治疗后,颌下淋巴结已见小,口时干,谷纳尚可,便日行,苔薄少,中抽,脉细。还属阴伤痰阻。
南沙参10北沙参10川石斛10炒竹茹5
玄参10川贝母4象贝母4夏枯草10
山慈菇10煅牡蛎20黛蛤散15昆布12
橘络3
三诊:年01月16日
颌下淋巴结肿大,药后见缓,五日来又时感,唇下生疮,咳已缓,苔少,舌红。风热留恋。
桑叶10菊花10桔梗5连翘10
白僵蚕10象贝母5炒牛子5薄荷3后下
玄参10生甘草2叶茹各5
14付
注:患者双颌下结节,诊断为中医瘰疬,根据其苔薄干,有裂纹,证属痰结少阳,阴津不足,治以养阴扶正,软坚散结。方选消瘰丸加减,方中夏枯草、牡蛎、川贝、象贝、猫爪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玄参、南沙参、北沙参、川石斛、麦冬养阴益气,竹茹清热化痰散结。患者连续服药数月后瘰疬已见小,后期守原法进治,加山慈菇、昆布以软坚散结,黛蛤散清肝散结。经上述治疗后患者淋巴结渐小。由本案可发现几个特点:辨证准确,瘰疬虽为局部病变,而阴津亏虚乃其基础,故治当标本兼顾;药量轻灵,适合病人长期服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方药配伍贴服,共奏扶正固本之功。
正所谓:
瘰疬痰湿肝火聚,正虚多为病之根;
气血即衰变易起,临证需辨正邪兼;
软坚勿峻惧伤正,气血充足助消邪。
灵兰中易堂传承精华,发扬国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lif.com/mlgp/5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