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提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这句话告诉我们,清阳和浊阴在人体内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脑作为人体的清空之府,是清阳汇集之处。如果清阳不升,就会导致脑府失养,从而出现因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头脑昏沉等症状。现代人的生活条件虽然提高了,但很多人并不懂得如何养生。他们白天工作压力大,晚上又常常熬夜、应酬,导致身体长期得不到休息。这样下去,身体的各种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当某一天,你发现自己头晕得无法继续工作时,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你脑供血不足。这时,你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吃了半个多月的药后,虽然有所改善,但你一旦恢复往日的生活习惯,头晕的症状又会再次出现。这样的反复让你感到疲惫不堪。直到有一天,有人建议你试试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脑供血不足与体内气血的调节有关。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从根本上改善脑供血不足的症状。脑供血不足的原因按照中医理论来讲,气属阳,血属阴。脑供血不足可以概括为“浊气不降,清气难升”。从西医解剖的角度来看,大脑是一个消耗氧气较多的器官,即使在安静状态下,耗氧量也要占到20%左右。氧气需要通过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才能运输到大脑。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大脑血液供养不足所引发的病症,西医将其命名为“脑供血不足”。在中医理论中,脑供血不足应该被归类为“供气不足”,而不是“供血不足”。这是因为在中医理论中,气和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营”走血,“卫”走气。遇到血症需要活血化瘀、补血养血,要从“血”入手;而对于供气不足的情况,则需要考虑气虚或阳气升发异常,要从“气”入手。脑供血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见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动力性原因,心脏动力不足,泵出的血液不足以供养全身器官,自然也包括大脑;二是通道性原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导致血管内径减小,使血液在运行中阻力增大,引起供应不足。这种供血不足最为常见,特别是老年人的血管老化、内径减小、甚至小血管的梗阻;三是颈源性原因,即由颈椎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于大多数脑供血不足的患者,他们并没有明显的血虚症状,但脾虚症状却常常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治疗需要从调理脾脏入手,通过使用白术、苍术、葛根、川芎等中药,来健脾除湿、升发清阳。同时,还需要从肺入手,配伍枇杷叶来降气化痰,以降低体内的浊气。对于头晕的患者,可以加一味石菖蒲,它具有开窍醒神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头晕症状。如果患者存在气虚的情况,可以配以黄芪、仙鹤草来补气。如果气虚比较严重,可以配伍红参来增强补气的效果。此外,如果伴有肝郁的情况,可以配伍柴胡、香附子、当归等中药。对于肝郁化火的患者,可以加白芍入药来进行治疗。在临床上,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往往都是虚实夹杂的,既有实证的痰、瘀问题,也有虚证的多种表现。对于实证,可以考虑使用温胆汤或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来进行治疗。而对于虚证或虚实夹杂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对于这类患者,他们通常偏瘦、血压偏低、学识偏高、用脑时间长、很少运动。作为医者,很难改变患者的主观意识。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首先建议患者多运动,能够让他们身体疲乏、回家倒头就睡,这样他们就没时间胡思乱想,从而改善失眠问题。其次,尽可能地让他们遵循医嘱,这样基本上都能够康复。
治疗脑供血不足的方法主要有三个原则:升阳、养血或养阴或益精和通畅经络。对于升阳的治疗,如果下焦阳气充足,那么只需要使用葛根、川芎、升麻、柴胡等药材就足够了。然而,大多数脑供血不足的患者都长期缺乏运动,属于阳虚体质,因此单纯的升阳可能不够,还需要从源头上进行调理。对于这类患者,可以选择使用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仙茅等药材来补益肾阳。还有一些患者是由于肝气滞和肝血瘀引起的脑供血不足,这是由于肝气不升所导致的。治疗这种病症需要疏肝理气和活血化瘀。当肝气得到调理后,阳气自然能够得到提升。在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阴阳互根,因此在补阳的同时也要注意养阴,以免出现虚阳上浮的情况。对于长期脑供血不足导致记忆力下降的患者,可以考虑适当使用一些补益肾精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或黄芪生脉饮合补脑汤。无论养血、养阴还是补益肾精,都会对这类患者有一定的疗效。至于需要通畅经络的患者,首先要明确是什么邪气阻滞了经络,是气滞、血瘀、痰湿还是寒凝。在药物选择上,一定要掌握好药物的性味归经,例如巅顶用蔓荆子、藁本引经,偏头用柴胡、香附等。
最后,针对脑供血不足的治疗,再推荐一个方剂:对于痰浊者居多的患者,可以使用半夏、白术、天麻、陈皮、川芎、菊花和葛根的方剂。如果感觉夹杂湿热,可以与黄连温胆汤合用;有颈椎病的可加大葛根用量,加入活血的水蛭、丹参、地龙;无湿热者加入黄酒为引子效果更好。此外,补阳还五汤和归脾汤在治疗气血不足的眩晕方面也有不错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梅尼埃”病导致的头晕治疗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疗程,即使患者好转甚至痊愈后也须再服用一周的方剂以巩固疗效,否则后患无穷,再犯病的话就很难去根了。
静默之际,阴气渐生;而活动之时,阳气蓬勃。我们生活中许多的疾病,正是源自于长时间的静止不动,以至于身体内阳气的缺乏,逐渐形成了阳虚体质。这种体质不仅使身体易感疲劳,而且也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因此,针对这类疾病,运动无疑是一种极佳的治疗手段,它既能帮助我们缓解疾病的症状,更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和巩固疗效的方法。然而,治疗疾病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短期的症状改善或许并不困难,但要真正巩固疗效,调节体质,避免疾病的反复发作,那就不能仅仅依靠医生的治疗了。这更需要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对自己的健康有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ulif.com/mlgp/12490.html